材料学子深入农地调查残膜,助力农户走向沧海桑田
作者:clxy 时间:2023-09-02 10:40:19 点击数:7901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bte365入款材料学院“迈步走向沧海桑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韩场村、岚子村调查农田地膜的残留情况,前往江苏腾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并商榷农村地膜回收的可行性。用自己的专业服务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数说农地膜功过是非,宣贯产业链方针政策
韩场村和岚子村是徐州市城东北郊贾汪区的两个村,其中韩场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工业兴村”为策略发展成了“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岚子村种植番石榴,葱,角瓜,芥菜苗,美洲南瓜,蕹菜等多种农作物,特色经济发展突出。
蔬菜种植是岚子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作为蔬菜种植中的重要生产资料棚膜和地膜,防虫、除草、增产、增收已成常识,对用过的废膜再利用信息也略有知晓,但对废膜的回收技术确是空白。团队成员们与村民进行了深度交流,用数据科普了地膜功与过:地膜覆盖可使土壤环境:提高膜下土壤温度(增温3°)、保持土壤湿度(日蒸发量每亩1.5立方米)、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1%~10%、提高土壤肥力及肥料利用率(速效氮增27~50%)、防止地表盐分聚集、减少杂草生长降低除草剂使用、减少劳动力投入等,关键能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农地膜从城郊发展到大田,从北方发展到南方,从平原发展到山区。严冬季节,冰封雪飘,但在南北大地的塑料棚内,绿油油的农作物显出一片生机。但是,农地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负面作用,废弃农地膜已经成为塑料包装外又一白色污染的源头,且有过之。年投入5kg/亩地膜;30年每亩地就有150kg地膜残留,我国农田每年新增不降解残留地膜20~30万吨、使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破坏生态环境。据检测,残留地膜使小麦减产2%~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0~23%。
韩场村主打工业,经济发展显著,虽然耕地少,农地膜用量少,社区书记仍然就韩场社区垃圾分类和团队成员进行了交流,分享了韩场社区“清洁行动同参与 美丽家园共创建”为主题的居民素质提升实践活动。团队也就垃圾中废塑料处理提出了建议: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将资源差异化循环利用,实现最大化节能降碳。
实践中团队成员还宣传了国家关于农地膜正确使用和回收系列政策:推广应用长效功能性棚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加厚高强度地膜,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农膜回收行动方案等。
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向村委会及村民推介了在地膜产业链中的相关研究:除草功能的填充母料、环境友好型除草地膜、废地膜循环利用新路径等。
校企合作共克白色污染师生同创美丽乡村
团队线上开展了基于农地膜使用、回收方面的问卷调查。共收回2000份问卷。通过分析问卷发现:农地膜在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中应用普遍,尤其是当下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新农村产业发展和国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政策的背景下更是“膜”力无限;棚膜使用期有一季的、二季的、最多用不到两年,废弃的棚膜大多经废品回收站收购,收购价格在1.0~1.5元/公斤左右,地膜都只用一季,基本没有回收;地膜的厚度在0.003~0.12mm范围内,仍有部分地膜厚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地膜的品种则是普通和降解并存,大多数人提出降解地膜价格高,目前农民难于接受;地里的残膜常有,大多只能在耕种整地的时候简单做清理,但因上面的泥巴杂物较多,回收难度大……
江苏腾越新材料有限公司隶属于江苏腾飞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主营尼龙改性新材料的生产、研发、销售;工程塑料粒子和再生工程塑料粒子的生产、研发、销售;复合塑料粒子和再生复合塑料粒子的生产、研发、销售等,是我校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前期与学校合作开发了秸秆植物纤维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和3D打印材料的研制等项目。
团队成员参观了腾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观摩了造粒工艺生产全流程。并与商讨了废旧地膜回收再加工的可行性,得到了公司技术部长的充分认可。技术部长表示回收的废旧地膜可以直接造粒推向下游产业链,也可用作其他复合材料改性,省去了一部分树脂原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还实实在在地降低了碳排放。
团队与该公司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并对地膜回收问题形成共识,并签署了下一步合作协议。
短期的暑期社会实践,提升了成员们专业自信,坚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心。
撰稿:bte365入款 徐冬梅
摄影:bte365入款
编辑:bte365入款 胡童
审核:bte365入款 黄艳永 周树会